向敏中
向敏中在西京任职时,发生了这样一个案件。有一个和尚,路过一个村庄,因天色已晚,就向一户人家请求借住一宿,主人没有答应。和尚投宿无门,只得暂且在这家门外的车棚里避风躲雨。睡到半夜,和尚突然被一阵响动惊醒,睁眼一看,只见一个强盗拉着一名妇女带着衣物包裹翻出围墙,逃之夭夭。和尚想到,这户人家丢了妇女与财物,必定怀疑我,疑心是我因为主人不肯借宿而报复作案。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和尚决定一走了之。深更半夜,伸手不见五指,和尚又不熟悉道路,失足掉进一口枯井。事有凑巧,刚才被强盗劫持的妇女也被杀死扔在井中,和尚欲出无门,欲哭无泪,只好坐等惩罚。果然,次日天明,主人不见妇女与财物,跟踪追击,在枯井里发现了和尚与被杀妇女的尸体。人赃俱在,和尚有口难辩,主人不由分说,将其押送官府。和尚见申辩无门,为免受皮肉之苦,只得自认罪状,编造说是自己诱拐妇女共同逃走,害怕人们追赶而失足落入井中,将其杀死扔在井中。问起所抢财物的下落,和尚挖空心思说放在井旁,自己落井后不知何人拿走了。

向敏中(949-1020423),字常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臣。父向瑀,曾任后汉符离令。

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及第,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等。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拜同平章事。受任后,向敏中谢绝客人,门庭寂静无声,真宗因而称赞说:敏中大耐官职!”咸平五年(1002),复拜相。

晚年因买薛居正薛居正宅院,并与张齐贤争娶左领军卫将军薛惟吉遗孀柴氏,被指责洁之操蔑闻,贬户部侍郎,出知永兴军。

天禧四年(1020)去世,年七十二岁,真宗为其废朝三日,追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简,后加赠燕王。有文集十五卷。

人物相关典故

向敏中在西京任职时,发生了这样一个案件。有一个和尚,路过一个村庄,因天色已晚,就向一户人家请求借住一宿,主人没有答应。和尚投宿无门,只得暂且在这家门外的车棚里避风躲雨。睡到半夜,和尚突然被一阵响动惊醒,睁眼一看,只见一个强盗拉着一名妇女带着衣物包裹翻出围墙,逃之夭夭。和尚想到,这户人家丢了妇女与财物,必定怀疑我,疑心是我因为主人不肯借宿而报复作案。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和尚决定一走了之。深更半夜,伸手不见五指,和尚又不熟悉道路,失足掉进一口枯井。事有凑巧,刚才被强盗劫持的妇女也被杀死扔在井中,和尚欲出无门,欲哭无泪,只好坐等惩罚。果然,次日天明,主人不见妇女与财物,跟踪追击,在枯井里发现了和尚与被杀妇女的尸体。人赃俱在,和尚有口难辩,主人不由分说,将其押送官府。和尚见申辩无门,为免受皮肉之苦,只得自认罪状,编造说是自己诱拐妇女共同逃走,害怕人们追赶而失足落入井中,将其杀死扔在井中。问起所抢财物的下落,和尚挖空心思说放在井旁,自己落井后不知何人拿走了。审讯和尚的狱吏将该案报告给府台,府台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同意定罪宣判。只有向敏中对该案持有异议,认为所丢财物未能查获,案件存在疑点。因此,向敏中单独提审了和尚,和尚见其和颜悦色,没有大刑伺候,如实作了交代,说自己并没有杀人劫财。为寻找真凶,向敏中派密探到各处查访。一天,一名密探到附近乡村饭馆吃饭,村中的一名老婆婆进来闲聊,打听和尚一案的结局,密探欺骗她说昨天和尚已经被判刑斩首了。老婆婆又问道,如果现在真正的杀人凶手出现了,怎么办。密探有一搭没一搭的说,官府已经错断了此案,即使真正的凶手出现,官府也将错就错,不再过问。老婆婆就自言自语地说,如此一来,说出来也没有妨碍了,其实死去的那个妇女是本村的一个叫某甲的年轻人杀的,并给密探指点了某甲家的住处。密探如获至宝,赶紧到某甲家中将其擒获,某甲见罪行败露,供认不讳,如实交代了犯罪过程,官府根据他的供述找到了这家丢失的财物。由于向敏中的严肃认真,真凶某甲将定罪处罚,无辜蒙冤的和尚被无罪释放。

向敏中是怎么死的

天禧三年(1019)重阳节,向敏中在皇苑中宴饮,傍晚回去后中风眩病,便未陪从郊祀。升任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他奉表奏恳求辞让,又上表请求解除职务,都没有得到真宗准允。

天禧四年三月二十八日(1020423) ,向敏中逝世,终年七十二岁。真宗亲自临丧,伤心痛哭,为他辍朝三日,追赠其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简。向敏中的五子及女婿一同升官,亲族中又有数人受官。

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向敏中的曾孙女向太后(钦圣皇后)去世,宋徽宗追念不已,遂多次封赠向氏家族,向敏中也被追封为燕王。

宋史·向敏中传

向敏中,字常之, 开封人。父瑀,仕汉 符离令。性 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尝谓其母曰:大吾门者,此儿也。敏中随瑀赴调京师,有书生过门,见敏中,谓邻母曰:此儿风骨秀异,贵且寿。邻母入告其家,比出,已不见矣。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 太平兴国五年 进士,解褐将作监丞、 通判吉州,就改 右赞善大夫。 转运使 张齐贤荐其材,代还,为 著作郎。召见便殿,占对明畅,太宗善之,命为户部推官,出为淮南转运副使。时 领外计者,皆以权宠自尊,所至畏惮,敏中不尚威察,待僚属有礼,勤于劝勖,职务修举。或荐其有武干者,召入,将授诸司副使。敏中恳辞,仍献所著文,加直史馆,遣还任。以耕籍恩,超左司谏,入为户部判官、 知制诰。未几,权判 大理寺。时没入 祖吉赃钱,分赐 法吏,敏中引 钟离意 委珠事,独不受。妖尼道安构狱,事连开封判官 张去华,敏中妻父也,以故得请不预决谳。既而法官皆贬,犹以 亲累 落职,出知 广州。入辞, 面叙其事,太宗为之感动,许以不三岁召还。翌日,迁职方员外郎,遣之。是州兼掌市舶,前守多涉讥议。敏中至 荆南,预市药物以往,在任无所须,以清廉闻。就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召为工部 郎中。太宗 飞白书敏中洎 张咏二名付中书,曰:此二人,名臣也,朕将用之。左右因称其材,并命为枢密直学士。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 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 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 无为军榷务,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 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 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召见,慰谕 赏激,遂决于登用。未几,拜右谏议大夫、同 知枢密院事。自郎中至是百余日,超擢如此。时西北用兵, 枢机之任,专主谋议,敏中明辨有 才略,遇事敏速,凡二边道路、斥堠、走集之所,莫不 周知。 至道初,迁 给事中。 真宗即位,敏中适在疾告,力起,见于东序,即遣视事。进 户部侍郎。会 曹彬为枢 密使,改为副使。 咸平初,拜 兵部侍郎、 参知政事。从幸大名,属 宋湜病,代兼知枢密院事。时大兵之后,议遣重臣慰抚边郡,命为河北、河东安抚大使,以 陈叟、 冯拯为副, 发禁兵万人翼从。所至访民疾苦, 宴犒官吏,莫不感悦。四年,以本官同 平章事,充 集贤殿大学士。故相 薛居正孙安上不肖,其居第有诏无得贸易,敏中违诏质之。会居正子惟吉 嫠妇柴将携赀产适张齐贤,安上诉其事,柴遂言敏中尝求娶己,不许,以是 阴庇安上。真宗以问敏中,敏中言近丧妻不复议婚,未尝求婚于柴,真宗因不复问。柴又伐鼓,讼益急,遂下 御史台,并得敏中质宅之状。时 王嗣宗为 盐铁使,素忌敏中,因对言,敏中议娶 王承衍女弟,密约已定而未 纳采。真宗询于王氏,得其实,以敏中前言为妄,罢为户部侍郎,出知 永兴军。 景德初,复兵部侍郎。 夏州李继迁兵败,为 潘罗支射伤,自度孤危且死,属其子德明必归宋,曰:“一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继迁卒,德明纳款,就命敏中为 鄜延路缘边 安抚使,俄还京兆。是冬,真宗幸 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 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 视政如常日。会 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 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 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 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 扫庭, 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 边藩遂安。时旧相出镇,不以军事为意。 寇准虽有重名,所至终日游宴,则以所爱 伶人或付富室,辄厚有得。张齐贤倜傥任情,获劫盗或至纵遣。帝闻之,称敏中曰:大臣出临四方,惟敏中尽心于民事尔。于是有复用之意。二年,又以德明誓约未定,徙敏中为鄜延路都部署兼知延州,委以经略,改知 河南府兼 西京留守。 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敏中旧德有人望,召入,权东京留守。礼成,拜 尚书右丞。时吏部选人多 稽滞者,命敏中与 温仲舒领其事。俄兼 秘书监,又领工部尚书,充 资政殿大学士,赐御诗褒宠。祀汾阴,复为留守。敏中以厚重镇静,人情帖然,帝作诗遣使驰赐之。拜 刑部尚书。五年,复拜同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加 中书侍郎。寻充 景灵宫使,宫成,进 兵部尚书,为兖州景灵宫庆成使。天禧初,加 吏部尚书,又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进 右仆射兼 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 翰林学士 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 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今日闻 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但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非勋德隆重, 眷倚 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徙 玉清昭应宫使。以年老,累请致政,优诏不许。三年重阳,宴苑中,暮归中风眩, 郊祀不任陪从。进左仆射、 昭文馆大学士,奉表 恳让,又表求解,皆不许。明年三月卒,年七十二。帝亲临,哭之恸,废朝三日,赠 太尉、 中书令,谥文简。五子、诸婿并迁官, 亲校又官数人。敏中 姿表 瑰硕,有 仪矩,性端厚岂弟,多智,晓民政,善处繁剧,慎于 采拔。居大任三十年,时以 重德目之,为人主所优礼,故虽衰疾,终不得谢。及 追命制入,帝特批曰:敏中 淳谨温良,宜益此意。其 恩顾如此。有文集十五卷。